10月17日,以“新突破、新動能、新發展——高水平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盛大開幕。本屆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校參展,體現出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正在加快向著高水平、高質量、自立自強邁進。



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在開幕式上致辭
在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表示,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始終順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發展趨勢,致力于在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提高成套水平和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中下功夫,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山維科技總裁郭順清受邀出席開幕式并剪彩。
山維展臺人流如織 領導專家蒞臨指導博覽會期間,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廣華,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燕琴等領導蒞臨山維科技展臺參觀指導。

山維科技總裁郭順清為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廣華一行領導介紹公司發展及創新產品

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中)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燕琴(中)
北京測繪學會理事長、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黨委委員、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楊伯鋼,廣東省測繪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小丁,吉林省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劉家臣,山西省測繪學會理事長王喜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穎等領導專家蒞臨山維科技展臺了解最新技術及創新產品。

北京測繪學會理事長、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黨委委員楊伯鋼(右三),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文明(左三)

廣東省測繪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小丁(右二)

吉林省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劉家臣(左三)秘書長顧利(右二)

山西省測繪學會理事長王喜瑞(右三)秘書長李朝新(左三)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穎(右三),南京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測管處處長賈涼(右二),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儲征偉(左三)

江蘇省測繪工程院院長徐地保(左六)

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明巨(右三)副主任江峰(右四)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測繪出版社期刊編輯部主任、黨支部書記赫建忠(右三),西安市勘察測繪院副院長、總工張周平(左四),西安市勘察測繪院新型基礎測繪中心主任吳創奇(右二)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黨委委員、測繪院院長樊建強(右二),測繪地理信息局生產技術處處長李鎖樂(右一),航空遙感測繪院院長楊郁(左二)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測繪處處長肖健(左二)
臨沂市測繪院院長李德強(右二)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院長范向東(右二)
自主研發創新產品 技術優勢顯著突出
本次山維科技重點展出了新型基礎測繪解決方案、“多測合一”信息化解決方案、國土空間規劃解決方案等。新型基礎測繪解決方案從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和測繪一線作業生產單位的角度出發,圍繞地理信息實體這一新型數據主體,解決采編、質檢、建庫、更新、共享等環節的問題,構建實景三維中國,為新型測繪應用提供鮮活的數據支撐。“多測合一”信息化解決方案,則是基于山維科技的自主平臺”EPSOffice”和”EPS地理信息工作站”二三維一體化技術,整合梳理各部門多項測繪項目,實現“統一標準、分類測繪、分類報告、成果共享”的新模式。
EPS點云測圖系統、EPS三維測圖系統等創新產品,也成為本次展會用戶的關注重點。EPS點云測圖系統是山維科技創新研發的點云數據管理與生產處理軟件。近日與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楊必勝教授團隊在點云預處理、點云自動分類、自動提取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雙方將依托點云處理軟件進一步加強合作創新,建立地理信息點云數據體系,拓展點云數據成果的應用領域。
學會表彰科技創新 山維獲獎成績斐然


中國測繪學會2021年學術大會同期舉行,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廣華,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守東,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宇向東在開幕上發表致辭。大會表彰了2021年度測繪科學技術獎、優秀測繪工程獎、青年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人才獎、科技創新型優秀單位獎、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創業獎,并向獲獎者頒獎。山維科技連續四年獲得“科技創新型優秀單位獎”。“地理空間數據動態生產服務技術體系及應用”和“超大城市地理實體建模與智能構建關鍵技術”兩個項目獲得測繪科學技術獎二等獎。EPS三維測圖系統V6.0和EPS坐標轉換軟件V2.0被認定為2021年測繪地理信息自主創新產品。這些獎項的認定,是山維科技品牌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匯聚形成的合力,也是山維科技發展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創新實踐,為滿足用戶和行業需求不停探究的最好詮釋。









山維科技感謝各位領導的關懷和指導,感謝行業專家的支持和愛護,感謝用戶朋友的鞭策與鼓勵,山維科技也將以此次展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業內的深入交流,增進互相的啟迪,探尋更多的合作模式,為推動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協同奮戰,推動地理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